web stats
 
   
 
Selected Research Project
 
Project Title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Sanskrit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Creating a Database of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and their Sanskrit Parallels to Facilitate Research in Historical Chinese Linguistics through Contrastive Analysis
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建設及其漢語歷史語言學研究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rofessor Zhu Qingzhi

 
Area of Research Project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Project Period
From 1/2011 To 6/2014
Objectives
  • 建立一個開放的、可供所有研究者使用的漢譯佛典語言對比分析語料庫,推動佛教漢語和相關學科的研究;
  • 找出譯經中所有因原典影響導致的語言變異,並結合原典對其進行描寫和解釋;
  • 發現和總結研究對象在詞彙、語義、語法和語篇方面的具體特徵,為全面描寫佛教漢語的語言學特點作準備;
  • 通過對中土文獻的追蹤研究,為佛教對漢語發展演變的影響這一漢語史重要課題找到更多的實證,也可為普通語言學(特別是語言接觸中的非自然接觸研究)提供更多的漢語實例;
  • 培養人文基礎學科跨文化、跨語言、跨學科的學術研究新人。
Methods Used
對比分析的方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語言研究中普遍使用的調查方法(Carl James,1980; Andrew Chesterman, 1998)。 對比分析的方法的運用在兩個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內容。
  • 在第一個階段,表現為「梵漢對勘」,即將譯本與其印度語文(主要是梵文)平行本進行逐字逐句 的對比,找出譯文與原典所有具有明顯對應關係的部分。
  • 在第二個階段,主要是對比漢譯佛典與中土文獻,發現其異同,找出其聯系。通過這種研究,可以找出漢語言發展、變化的軌跡和導致語言發展、變化的原因與漢譯佛經語言之間的關係。
Summary of Findings
  • 梵漢佛經對比分析資料庫。包括三部佛經的平行梵文與漢譯文的對比分析資料,研究者 可以在網上查詢。
  • 利用相關資料所進行的佛教漢語的語法和詞匯方面的研究。
Impacts

語言是思想和文化的基本載體。本研究的成果不僅會對漢語歷史研究有所貢獻,也會對中 國哲學史、思想史、翻譯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最終將提升我們 對中國文化歷史發展變化過程和原因的認識。

  • 使印度佛教及其文化對漢語和漢文化影響的研究建立在漢印文本對比研究的堅實基礎之上;
  • 推動漢語歷史研究中有關演變動因的研究,用漢語的研究成果,豐富接觸語言學理論;
  • 通過研究培養和訓練跨文化與跨語言的漢語研究者,推動漢語歷史研究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最後,但并非次要的是,
  • 這是一項國際化的特色研究,有助於拓展港區大學對母語文化基礎性研究的范圍,增加學生對母語文化基礎性研究的興趣。
Output

Journal paper:

(1)      朱慶之  2015  對語氣詞“那”中古用例的語文學討論,載《語言研究》第35卷第2期,華中科技大學語言研究所(ISSN 100-1263),頁1-11。
(2)      王繼紅、朱慶之  2014  基於梵漢佛典平行語料庫的梵語格標記翻譯研究,載《漢語史學報》第14輯(CSSCI來源集刊,ISBN 978-7-5444-5991-4),上海教育出版社,頁28-51。
(3)      朱慶之  2014  漢語名詞和人稱代詞複數標記的產生與佛經翻譯之關係,載《中國語言學報》第16期,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0-43。
(4)      趙淑華  2013  論梵語音節劃分的規則——梵漢對音研究的基礎之一,載《漢語史研究集刊》第16輯,成都:巴蜀書社,頁41-67。
(5)      朱慶之  2012  上古漢語“吾”“余/予”等第一人稱代詞在口語中消失的時代,載《中國語文》2012年第3期(總348期),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5月10日出版)頁195-210。
(6)      王繼紅、朱慶之  2012  佛典譬喻經語篇銜接方式的文體學考察,載《當代修辭學》(復旦大學,語言學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12年第2期(總170期),上海:復旦大學,頁64-69。
(7)      朱慶之  2011  一個梵語詞在古漢語中的使用和發展,載《中國語文》2011年第4期,北京:商務印書館,頁373-382。

Book chapter:
(1)      朱慶之  2015  《三國志》裴注引《江表傳》中的“相撲”,載許全勝、劉震編《內陸歐亞歷史語言論集》(ISBN 978-7-311-04651-4),余太山主編《歐亞歷史文化文庫》(“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頁25-52。
(2)      朱慶之  2015  ??漢?、?教中?語?中?語?史的?遷、?展,載新川登?男編《?教文明??回?表現》(文字·言語·造形?思想卷),東京:勉誠出版社,頁52-79。
(3)      朱慶之  2014  再論《孔雀東南飛》中的佛教影響,載台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第三屆中國古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東吳大學2014年9月出版(ISBN978-986-6568-42-8),頁33-56,2014年9月出版。
(4)      王繼紅、朱慶之  2013  漢譯佛經句末“故”用法考察——以《阿毗達磨俱舍論》梵漢對勘為例,載蔣紹愚、胡敕瑞主編《漢譯佛典語法研究論集》(ISBN 978-7-100-09023-0),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1月出版,頁229-245。

Biography of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rofessor ZHU is a renowned scholar in Chinese linguistics. He is currently a Chair Profess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has been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now Department of Chinse language Studies since January 2009. He previously worked as a full-time professor in Chinese linguistics at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was the Dean of Yuanpei College, Peking University. Professor ZHU obtained his B.A.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rom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in 1982, his M.A. in History from Middle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n 1986, and his Ph.D. in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from Sichuan University in 1990. He won scholarships from the Sino-Indian Culture Exchange Program to study Sanskrit and Buddhism in Delhi University in 1992 to 1993 and from the Committee 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China (CSCC)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conduct research in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from 1994 to 1995. Professor ZHU has taught more than 10 different courses to BA, MA, and PhD students in several Universities from 1982, including at Sichuan University from 1990 to 1998 and at Peking University from 1998 to 2008.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60 books and papers i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and has won the national academic awards twice.

Funding Source
General Research Fund